对比其他国家纪念胜利日的情况,反思我们在纪念胜利日方面的差距
一、在反映二战的文学领域的差距 (详细)
二、国家对二战的认识和重视层面的差距 (详细)
三、在对待二战遗址或纪念地的态度上的差距
1、中国
目前,国人并未认识到战争遗址的重要性,历史遗址不可再生,毁灭一个就少一个历史见证。战争遗址告诫人们要热爱和平。对于不知晓历史的最大的报复就是历史的再现。我们不希望历史重演,我们希望永远的和平与安宁,而我们国人目前对待二战战争遗址的态度确实有愧于我们的先人和后人,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
(1)、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法庭旧址 (详细)
(2)、沈阳二战日军战俘营原址围墙 (详细)
(3)、徐州水牢 (详细)
(4)、重庆巴南区南泉镇日军战俘营遗址 (详细)
(5)、南京利济巷2号——亚洲最大的日军慰安所 (详细)
(6)、沈阳北大营 (详细)
当日本政要接二连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时,我们的一些抗战遗址或一些印证侵华日军罪证的遗址,却因得不到有力的保护而濒临毁灭。广西昆仑山抗日阵亡将士墓被推平种果树;上海闸北区“八百壮士”坚守的四行仓库变成了家具展示城 …… 今年虽然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但一些重要的抗日遗址遭拆毁或挤占的事情仍在发生。
“一提到文物,人们就会自然想到古代的东西,这是错误的反应。”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苏智良教授说。这位研究“慰安妇问题”的权威学者举例说,联合国将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列为“警世性世界文化遗产”,用来反省战争,更好地走向未来,“永久地长期保留它们是当代人的责任,因为它们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副会长林治波认为,文物的价值不能以时间长短而是以对现实生活的意义来认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抗战遗址和文物的意义应该更大而不是更小。
“耻辱也需要记录”,林治波说,民族发展需要记录,一种是记录光荣的,一种是记录耻辱的,后者激励民族发奋图强。苏智良认为,抗战文物承载着民族沉重的历史,如731部队的遗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对国人是警醒,对日本人更是。这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何去记忆和看待60年前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在这方面注意得不够,只保留了与新四军和八路军有关的遗址,但一些展现日军侵华暴行的遗址更应该保留下来。
拆除这些历史遗址,起因大都是为了商业开发。有些地方宁愿投资数千万建造一些新形象工程,也不愿花小钱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其实,发展经济不一定影响保护遗址,保护遗址也不会妨碍城市建设。专家普遍认为,摆在抗战遗址保护面前更大的问题是,如何能在追逐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大潮中求得抗战遗址保护事业的长远之计。
下面让我们看看其他国家对于二战遗址是如何对待的。
2、国外
(1)、法国 (详细)
(2)、波兰 (详细)
(3)、德国 (详细)
(4)、奥地利 (详细)
四、我们对这个纪念日应有的态度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