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葡萄京官网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目前的中日关系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入常、东海油气田事件、钓鱼岛事件、俄罗斯输油管道事件、台湾问题、历史教科书事件等,都说明了中日关系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倒退。

一、东海油气开发

东海问题比较复杂,日本在东海问题上动手比较早,很早就提出 "中间线"方案,即在我国大陆的东海岸和日本的西海岸划等距离的中间线,把东海分成两半,占据另一半。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为了争取能源资源,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想守住海洋,这块蓝色疆土对日本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利的,这是日本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日本实现大国梦非常重要的一步,实际上日本的做法与相关国际法是完全违背的。根据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从我们的海岸一直到冲绳海槽的最底线,整个东海大陆架都应该是属于中国的,大陆架下的资源也都应该是属于中国的,大陆架上面的海洋怎么办?大陆架是实体,上面是水体,水体怎么办?水体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是200海里,即200海里海疆。如果有交叉,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划中间线,也可以根据海岸线的长度,划出适当的比例线,这些方式都是可以协商的。而现在还没有到协商的阶段。我们一直主张既然有这样的分歧,先可以把分歧放一放,大家可以在有争议的地区共同开采地下的能源资源。但是日本政府认为,"中间线"以东的地区全部是日本的,包括大陆架。我们要在那里开采,等于侵犯日本的领土权。日本的说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相违背。近日,日本政府已经批准民间企业有勘探试采权,这严重损害了我国在东海的权益,是很严重的挑衅行为。我们希望日本谨慎行事,和中国协商,进行联合开发。

二、“入常”问题

日本以为只要美国支持,就什么都可以做,这其实是行不通的。日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实际上日本这几年一直在做工作,在"争常"上,曾经也想过要得到中国的支持,但中国没有明确表态,原因其实很明确,就是因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能取得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世界人民的信任。日本之后就开始打外围,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大量地做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经过统计觉得问题不大,所以前一段比较狂。根据日本提出的议案,联合国改革应该分三步走。日本认为当常任理事国是百分之百的,没有问题的。实际上这是根本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以前有一次联合国开会,日本以为很多国家支持它,但真到开会的时候,支持日本的国家很少。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4月12日指出,亚洲人民反对日本“入常”活动应引起日本当局深刻反�。挥幸桓鲎鹬乩返墓�、敢于对历史负责的国家才能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三、钓鱼岛问题

钓鱼诸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S�,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鉴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的谅解。近年来,日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我均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方提出了严正交涉,日方表示日本政府的基本立场是既不参与,更不支持右翼团体的行为,右翼的行为有害日中关系发展,也背离了日政府立场。

四、教科书问题

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4月5日下午公布了日本8家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公民等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由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严重歪曲历史的历史教科书竟然被文部科学省认定合格。据日本文部科学省说,在审定过程中,它要求送审单位对这本有严重错误的历史教科书进行了124处修改。但是,这些修改均属边边角角,书中美化侵略、篡改历史的原则性错误仍比比皆是。该教科书将日本有预谋发动的 “九·一八”事变等歪曲为由中国方面引起,对 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提出挑战,极力否认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大屠杀罪行,甚至鼓吹“东京审判”合法性待定论。这本教科书把日本在中国台湾的殖民统治和对中国东北的武装占领美化成是致力于当地的开发,把对东南亚的侵略战争说成是给亚洲各国加快独立的契机。日本的16个民间团体4月5日下午在东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强烈抗议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并呼吁全体日本国民阻止篡改历史的教科书进入课堂。

教科书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运动愈演愈烈,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披上了“学术”外衣,并在历史教科书上寻找突破口。1982年,日本文部省对送审的中学教科书进行淡化和删改侵略历史的修改,曾激起第一轮“教科书问题”波澜。在亚洲各国和日本国内的强大压力下,日本政府许诺修改,并把要照顾同亚洲邻国关系作为审定教科书的基准之一,此即“邻国条款”。1986年,日本再次淡化和删改教科书,激起第二轮“教科书问题”波澜。在内外舆论的推动下,日本历史教科书内容从80年代中期起渐有改善,90年代开始写进侵略战争的史实。

“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以下简称“编撰会”)在这场篡改教科书运动中充当着极为恶劣的急先锋。该“编撰会”于2000年4月向文部省提交了两部教科书书稿,其内容极尽颠倒黑白、否认侵略历史之能事。迫于内外抵制压力,2000年12 月文部省对该教科书提出了137 处修改意见,该教科书进行了一些修改。但声称:(修改后)“仍保留着我们的想法。”足见修改并未改变该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的性质。

“编撰会”的教科书版本通篇贯穿歪曲历史、挑战国际公理、伤害受害国感情的谬论。

第一类:在战争性质上颠倒黑白,鼓吹“侵略有理”、“侵略有功”。该教科书提出“历史不是科学”,送审稿中称“战争难分善恶。不能说哪方是正义的,哪方是非正义的”。以此种“是非观”为铺垫,该书抛出了扭曲了的历史观。围绕侵华战争的原因、决策、进程等问题,该书以渲染中国的“排日运动”、强调关东军个别行为等手法,极力抹杀日本的侵略意图及罪责。即时足球比分日伪“满洲国”,该书竟称这是想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现代的法治国家”,强调满洲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得到了提高”。至于吞并朝鲜半岛,该书经修改后仍坚持说,韩国无力应付列强威胁,兼并韩国是出于“保卫日本的安全和满洲的权益 ”的必要,兼并行为是正当的。即时足球比分太平洋战争,该书经修改后仍贯穿“自卫战争”、“解放亚洲的战争”的论调。

第二类:在历史描述上歪曲真相,在史料选择上避重就轻,为日本开脱侵略罪责。南京大屠杀是20 世纪最惨无人道的杀戮行为,日本右翼否认侵华历史也总是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做起。其卑劣手法无非有二:一是以质疑30 多万被害者人数来否定大屠杀本身的存在;二是以战争中有伤亡乃天经地义、日本人也有伤亡为由否认屠杀罪行。该教科书经修改后仍称:“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 年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大量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原书注)。即时足球比分这一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有许多疑问点,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还在持续争论。”该书通篇渲染日本士兵和平民的伤亡人数,对亚洲各国的巨大损失和伤害情况却只字不提。

第三类:把神话当做历史,鼓吹“皇国史观”。该书在第一章“原始与古代”中,把神话作为日本的起源。该书宣扬培养军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敕语” ,经修改后仍称“它成为近代日本人的人格支柱” 。

第四类问题:为军国主义扬幡招魂。该书随处宣扬日本士兵和国民在战争中“为国献身”的精神,强调“在困难的条件下,许多国民勤奋工作,英勇战斗。这是希望战争取得胜利的行动 ”。

日本审定教科书的责任机关是文部科学�。鞴芨涸鹑耸俏牟看蟪�。教科书书稿一俟审定合格,文部科学省给相关出版社发出“合格”通知书,出版社便可拿着样本上市征订和印刷。2000年“编撰会”的教科书版本送审以来,中国和韩国政府一再驳斥该教科书的内容,再三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国际舆论对该教科书纷纷提出了愤慨和抗议。2001年4月3日,日本政府不顾内外舆论反对,对“编撰会”的教科书予以通过。其公开理由是:“它们不是国定教科书,不能进行政治干预。”

日本教科书中如何记述那段侵略历史,并不只是日本主权范围内的事。从国际法、国际常识及日本与亚洲各国关系看,日本理当准确记述那段历史。从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看,日本右翼教科书的影响有三:一是极大地伤害了对日本采取 “以德报怨”态度的被害国人民感情;二是令人怀疑日本政府和国家意志对待侵略历史的真实姿态;三是事关下一代日本人是否将接受“侵略有理”的历史教育。

日本政府一意孤行,竟然为这样一种教科书大开绿灯,其对日本后代的影响极其严重,日本 政治与思潮走向实在堪忧,日本与亚洲各国的政治基础再度受损。该教科书通过后,中国政府和韩国政府多次严正要求日方纠正审定错误,中国、韩国、朝鲜、新加坡、泰国等亚洲国家以及包括旅美犹太人人权组织在内的欧美舆论纷纷表示了忧虑和抗议。去年以来,日本有识之士和有关团体也纷纷发表声明,开展了抵制右翼教科书的活动。面对内外舆论的谴责,日本政府的回答却是“决不进行重新修改”。

  五、靖国神社问题

1、 靖国神社的来历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最初的意图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戊辰战争)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三千多官兵“招魂”,1869年6月由明治政府设立。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每年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19日,神社都要举行春秋两次盛大的祭奠活动,特别是每年的“8·15”战败纪念日那天,靖国神社更是迎来一批一批的右翼政客、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以及战争中阵亡士兵的遗族们前来祭典。

二战前,靖国神社既是国家宗教设施,也是军事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队和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并一直由陆军省和海军省负责管辖 (其他神社均由内务省管辖)。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军国主义分子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天皇、为天皇陛下英勇赴死的军国主义情绪,起到了控制国民政治和意识形态、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特殊作用。二战后,由于靖国神社的军国主义性质,占领军总司令部在1945年12月15日发出“神道指令”,切断了靖国神社与国家的特殊关系。进而,根据宪法的政教分离的原则,1952年9月,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渐次失去昔日的显赫地位。

2、 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

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的今后走向。根据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首脑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但长期以来保守势力处心积虑要冲破禁区。1951年10月,在旧金山条约签字后,在举行大祭当天,首相吉田茂率阁僚及众参两院议长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自那以后,几乎每届首相都到靖国神社参拜,战后,在靖国神社里不仅依然保存着以往战争亡灵的灵牌,而且军国主义势力一直伺机将甲级战犯的亡灵“魂归靖国”。趁1978年举行秋祭的机会,终于把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亡灵,以“昭和殉难者”的名义偷偷弄进靖国神社。这表明,靖国神社完全继承了战前的性质。即便这样,日本的一些政要仍置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和日本本国国民的抗议之不顾,公然前去参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靖国神社问题的严重性。

日本首相小泉不顾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近邻以及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执意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慨。日本领导人的这一错误举动,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撕α酥泄嗣窈脱侵薰愦笫芎嗣竦母星�,也违背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一系列郑重表态和承诺。

        
2002年4月21日上午,小泉执政后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    小泉于2004年1月1日参拜靖国神社

 

 
  发表你的看法,进入论坛 >>  
 
 
 
     
老葡萄京官网百度百科